2025年暑期,学院团总支紧紧围绕“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宗旨,组织师生奔赴芜湖市与铜陵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以“专业赋能、服务社会、锤炼自我”为核心理念,通过学科竞赛与科研实训、优秀校友寻访、遗体捐献家属回访、学术会议志愿服务四大模块,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在服务中学习,在奉献中成长,取得了一系列扎实而富有影响力的成果。
以赛促学强根基,科研实践育创新
为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同学们充分利用暑期时间,组织成员在校内开展为期4至6周的科研集中训练。在学院教师的系统指导下,大家深入参与细胞培养、CRISPR-Cas9基因编辑、Western Blot蛋白分析、高通量测序数据解读等生命科学前沿实验项目,不仅熟练掌握多项关键技术,更在真实科研场景中锻炼了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现场(一)
实践期间,学院团总支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医学竞赛、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等多项高水平赛事,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4项,充分彰显皖医学子的专业实力与创新活力。


实践现场(二)
此外,学院团总支还选派代表以学员或志愿者身份参与第十一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大会、中国抗癌协会低氧肿瘤学专委会2025年学术大会等高端学术活动。同学们在聆听专家报告、参与专题研讨的过程中,拓展了学术视野,跟踪学科动态,为今后科研方向的选择与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校友引路传薪火,基层走访润初心
7月4日,“星火·传承”校友寻访实践团深入铜陵市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以“聆听仁心回响,追寻奉献足迹”为主题的基层校友走访活动。实践团先后走进铜陵市第五人民医院、铜陵市中医医院、枞阳县人民医院等单位,与多位扎根基层的皖医校友进行面对面交流。

寻访校友现场
在访谈中,校友们分享了他们从校园到岗位的心路历程,以及“择一事、终一生”的职业坚守。每一位校友的故事都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担当与奉献。
本次铜陵寻访校友之行,不仅是一次深情的校友对话,更让学生们真切理解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深刻内涵,体悟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如何在基层沃土生根开花。活动收集的珍贵素材将为学校育人工作提供鲜活案例,激励更多皖医学子以校友为镜,将青春热血融入健康中国建设的壮阔征程,在服务基层、奉献人民的实践中续写新时代医者的璀璨华章。
生命教育触心灵,捐献回访显人文
为弘扬捐献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与理解,学院团总支指导“青荷志愿服务队”联合芜湖市医路铸魂遗体捐献公益宣传中心,赴铜陵开展遗体捐献者家属回访与慰问活动。团队走访了两户捐献者家庭,与家属进行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故事与感受。


回访捐献家属现场
在回访中,一位捐献者子女提出宝贵建议,希望回访工作更加注重细节与人文关怀,让每一份爱心都被妥善安放。他同时寄语医学生:“这些遗体是无声的老师,希望你们能珍惜这份生命的馈赠,将来以医术和仁心回报社会。”
此次活动不仅为家属带去了温暖与慰藉,也让学生们体会到医学工作中的人文内涵与社会责任。大家纷纷表示,将把这份感动转化为专业学习的动力,未来以实际行动尊重生命、关爱患者。
志愿服务助会议,专业素养展风采
在学术会议志愿服务板块,学院团总支选派8名骨干成员全程参与“中国抗癌协会低氧肿瘤学专委会2025年前沿进展与转化研究学术大会”会务支持工作。志愿者们承担注册签到、会场引导、嘉宾接待等多项任务,以高度的责任心、专业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保障了大会的顺利召开,赢得了主办方和参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会议志愿服务
通过志愿服务,同学们不仅接触到肿瘤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在实战中提升了组织协调、沟通表达与跨场景适应能力,展现出基础医学学子良好的综合素质与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实践总结向未来,青春奋进正当时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融专业教育、思政引领、社会责任与个人成长于一体的“大思政课”。通过四大专题的系统开展,学院团总支成功将学科知识运用于实际场景,在服务中锤炼本领,在奉献中坚定信念。

汇报现场
基于此次社会实践因其组织周密、内容扎实、成效显著,在学校举办的2025年“实践归来话成长”成果汇报会暨志愿服务交流会中荣获一等奖,获得了师生们的广泛认可。
未来,基础医学院团总支将继续深化社会实践育人机制,引导更多学子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在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征程中书写皖医人的崭新篇章。(卞显洋/文、供图)